内容详情
【创客故事】
王子年:将秸秆变废为宝的创业农民
本文字数:1863
王子年是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一个普普通通但又特别能“折腾”的农民,干过瓦匠,当过厨师,开过超市,办过食品加工厂。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没有让他停下创业的脚步。他抓住机遇,成立了南京市首家利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公司,将秸秆、稻秆、锯木屑、花生壳等农村废弃物进行固化处理,变身为“绿色煤炭”,为地方创业、环保做出了积极贡献。
条条创业路 点点辛酸泪
王子年的创业故事有很多。多年的创业经历有失败也有成功,有泪水也有欢笑。
家住马鞍街道勤丰社区的王子年,过去是当地最穷的农户。房子是泥土搭建的,家里最值钱的是4根顶梁的木头,“穷的叮当响”。1982年高中毕业后,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便跑到驻六合汤营部队去做学徒,打零工。因为部队施工要求高,他学到了一门好手艺,没多久就转为四级工,当时相当于干部级知识分子待遇。两年后,他回到家乡,叫上村里的青壮年,由他带队施工,帮村里人建塘坝、楼房。当时瓦工工资是2.5元一天,王子年给他们4元一天。他说,不能亏了跟他创业的每个人。
80年代末,王子年到六合北门的医药公司旁的早点档学做白案。由于虚心好学,勤奋苦干,他很快掌握了一手糕点制作的手艺,特别是做花的手艺远近闻名,收入也水涨船高。
1996年,王子年用积攒下来的钱开了一家南北货超市。虽然没赚到多少钱,但勉强可以维持生计。2004年,见食品行业前景不错,他便在灵岩的雄州工业园办了一家食品加工企业,专门为月饼企业生产加工红绿梅、豆沙、瓜子仁等配套食品。尽管生产许可、细菌消毒、健康许可等证件齐全,但由于技术不成熟,豆沙熬制火候始终不到位,到2007年,产品一度积压,半年就亏损了40多万元。工厂没办法再办下去,生产加工器械也简单处理掉了。“当时,40多万元可以在六合城里买套房子呢。”王子年说,“亏得我都不好意思回家了。”
勇立创业潮头的好男儿
转机发生在2008年。偶然机会听朋友说农村废弃物固化处理是个朝阳产业,并且国家也大力支持。一听这个产业能赚钱,还有国家项目扶持,再加上国家禁止秸秆焚烧,他立马来了精神。
当时六合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凤毛麟角,大多数人持怀疑观望态度。村里人也反对,就连他的妻子和儿子也加入了反对的行业,但是对创业痴心不改的王子年在想方设法说服家人后说干就干。
2009年,王子年注册资金30万元,成立了南京瑞森燃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秸秆、草本纤维、木本纤维、锯木屑、花生壳等农村废弃物的固化处理。借款买来了机器设备,再没有富余资金支付工人工资,所以最初公司工人只有他们夫妻俩。自己进货,自己粉碎,自己装机,自己送货。
市场是以质取胜,不服输的王子年说,要做就做市场最好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湖北厂家引进来的机械不是成熟型机械,机械加工时天天坏天天修。万般无奈,半路出家的王子年天天爬到机器上琢磨,找出生产加工失败的原因,然后赶到厂家提出修改意见。这个厂家改不了就换一家,最后改变了过去易损件更换要停机全面拆卸的情况,改为直接更换模块,省时省力省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就这样到了2014年,企业生产走上了正轨,产量大大提高。
搞固化企业最让人头疼的是如何除尘。在生产过程中,王子年不断研究创新,在机械控制的模具上动起了脑筋,自己琢磨,将生产过程中的灰尘聚集在一起,既克服了机械生产时灰尘多的的弊端,又使机械加工能力提高了30%以上。同类型生产厂家的老板也对他的发明竖起了大拇指。
经过多年摸索,王子年由原来固化机械的门外汉,变成了维修和改造的行家里手。企业生产也扩展到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棉花杆、锯木屑、树枝树皮、花生壳、糠醛渣、稻草秸秆等,年加工能力从不到2千吨发展到现在2万吨,产品在市场供不应求。
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
自己富裕了不满足。这几年,南京瑞森燃料有限公司已成为南京固化燃料企业中的翘楚,王子年却没有沾沾自喜。他说,人要懂得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刚开始做建筑工程的齐某在王子年的指引下,也搞起燃料加工企业,产品卖不掉,公司帮代销。如今这家企业年收入几十万元,带动了数十名村民就业。在竹镇做秸秆固化的陈某不懂技术,王子年就主动当起了这家秸秆企业的技术指导,免费帮助调试设备。现在这家企业生产经营也步入正轨了。
对待职工和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王子年也同样不吝啬。职工意外险、平时福利、年终奖等等,即使企业生产困难时也会优先考虑给工人准时发放工资。厂里职工受伤,工资一分不会少,还能拿到一笔慰问金。下雨天职工淋雨了,他就主动找衣服给职工换上。勤丰村村民王某,因神经萎缩已瘫痪在家十几年了。王子年每年都会去看望几次,送上慰问金。
遇到职工或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王子年都会伸出援手。因为他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一颗回报社会的责任心。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