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创业先锋】

魏佳星:做成就英雄者的英雄

    本文字数:1693

近年来,“互联网+”就像一个魔法精灵,为一个又一个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有一位从大学里走出来的创业者,悄悄地用“互联网+”这把钥匙,撬开了科研生态市场的大门,靠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获得资本市场的亲睐,顺利拿下2轮融资。他就是南京生构垠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魏佳星。

一个疑问,让他的学术之路转了个弯

魏佳星是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读研之初,创业并不在魏佳星的人生规划中。认真做科研,毕业后找个踏实的工作是他的第一选择。

2015年,读研二的魏佳星开始着手做课题实验。然而,缺少必要的实验仪器成为横亘在他学术之路上的难题。“我所在的实验室是全国最好的实验室,但竟然没有一台设备能满足我做课题的需求。导师的研究经费有限,购买昂贵的仪器显然不切实际。”魏佳星被这个难题困住了,“买仪器希望渺茫,借仪器又无从下手,这样可毕不了业。”

一筹莫展之时,又一个困难击中了他。他负责实验室的财务管理,每周都要代表实验室去财务处报销,可是每次排队的人都很多,每周半天时间都浪费在了排队上。面对这一个个科研上的难题,魏佳星的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通过一些办法,改善科研领域的现状?

正是这样一个疑问,让魏佳星的学术之路转了个弯,使他走上了大学生创业之路。

一种坚持,让他死磕难题迎来发展

“很多高校在斥巨资购买仪器设备后,很多仪器经常闲置,使用率非常低,造成极大的浪费。一边是仪器设备闲置,一边是学生做实验缺少设备。我要想办法将两边的资源进行均衡,促进科研生态的互动,避免资源浪费。”抱着这样的初衷,2015年9月,魏佳星招募了一个16人的创业团队,完成了项目初案。魏佳星表示,“生物易构”一站式研发资源共享平台的目标是用共享经济的模式、用商业的方式去改善科研领域的现状。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易事。魏佳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科研机构的观念问题。很多高校从未考虑过设备共享,因此对魏佳星的方案不太感兴趣。

回忆创业初期的情景,魏佳星说:“我们脱下白衣,第一次穿上正装。我们开始不断对着镜子练习演讲只为提高‘言值’,电话簿里从只有亲人朋友到开始出现客户与投资商的姓名。我们不断站上各异的舞台,从校内到无锡,从无锡到上海,以我们能做到的最快的速度去成长,虽然我们也曾在这个属于我们的创业路上收获无数次栽绊。”

重重困难面前,魏佳星和小伙伴们没有退缩,反而愈挫愈勇。他们跟难题死磕,在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的同时,另辟蹊径,寻求和政府部门合作,共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推动高校科研设备的共享。

“现在回头看,发现当时我们存在很多问题,有些设想很美好,但落地很难,资金问题、模式问题、业务问题等一个又一个难题在等着我们。幸运的是,我们熬过来了。”魏佳星坦陈,当初是凭借一身孤勇闯天涯。

不怕输不服输的精神,让魏佳星初尝胜利的果实。生构垠创成功获得2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3500万。业务拓展方面,公司和江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合作,并且和南京科委共建了南京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一份初心,让他坚守梦想挥翅翱翔

创业,让魏佳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魏佳星告诉笔者:“合作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做科研所需的试剂耗材,可以通过生物易构平台购买,不用再排队走复杂的报销流程。我们帮助高校彻底盘活了实验仪器,帮助学校增加了一部分收入,抵消了器材高昂的维护费用。”

一家生物公司接了一个项目,需要一台500万左右的蛋白质谱仪。对企业来说,购买设备代价太高了。这家企业在生物易构平台上,查到了南京大学有这个仪器设备,最终只花了几百元就完成了实验。帮助企业节约成本的同时,盘活了大学的闲置资源,这样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

如今,这样的交易在生物易构平台上每天都会发生。短短2年时间,生物易构平台终端用户已达3万人,平台上的仪器达到了2万台。生物易构在科研领域架起了需求方和供给方的桥梁。

“虽然创业很难,但是我从未后悔。”魏佳星说,“能让科研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能让科研者们不再孤军奋战孤立无援,我就觉得有意义。我们曾梦想成为英雄,而当我们坐下来为他人的成功鼓掌时,才发现我们其实也是英雄。成就英雄者亦是英雄!”

李艳玲

魏佳星和他的创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