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坚持“四轮驱动” 构建“1+N”网络
着力打造集体协商新模式
本文字数:1720
淮安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金珂
近年来,淮安市总工会通过整合资源、健全网络和强化队伍建设等有力举措,不断推动集体协商扩面提质增效,努力促进企业和职工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
推进集体协商“四轮驱动”
市总工会通过“政府推动、工会主动、企业带动、专家促动”四轮驱动,广泛集聚企业、职工和社会各界力量,推动集体协商工作创新发展。
淮安市成立了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联系工会的副市长担任组长,人社、经信委、总工会等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市政府出台《全市深化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划(2015-2017年)》,将“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纳入淮安市“十三五”规划,“大力实施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融进《淮安市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中,从政策层面保障集体协商工作的推进落实。
2015年起,市总在全市实施工资集体协商“363工程”,即通过3年努力,全市选树30个行业、60个企业、30个区域工资集体协商典型。指导基层工会对照《工资集体协商质效自我提升指引》标准,对集体协商工作进行评估,确定重点协商单位90个,工资集体协商星级企业401家。
全市各企业积极发挥主动性,通过不同层级的协商,促进职企达成共识,形成了许多协商工作的先进典型。重点培育了淮阴发电厂、今世缘酒业、天士力帝益药业、瑞特电子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集体协商工作典型60多个,全市共有715家企业被评为工资集体协商“三星级”企业。
市总经选拔录用了3名工资集体协商专职指导员,成立市工资集体协商专家组,县区和乡镇则以兼职协商指导员为主,建立三级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目前,全市共有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319名,其中专职指导员22名,兼职指导员297名。
健全“1+N”集体协商网络
市总工会立足“先行试点、逐步扩面、典型带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强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集体协商“1+N”网络(“1”指淮安市集体协商工作者之家,“N”指若干个专家工作室),不断提高集体协商指导服务力度,努力让职工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2016年3月,针对纺织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下劳动纠纷日益增多的情况,率先成立了“淮安市纺织行业工资集体协商金海锋工作室”,至今为企业策划开展集体协商22次,开展工资协商现场指导9次,参与企业、行业与区域协商50多起,签订合同文本51本。
借鉴金海峰工作室的成功经验,又先后组织成立了“老陈工作室”“洪泽区行业协商杨罗成工作室”“医药零售连锁行业杨建和工作室”“石油化工行业张伯俊工作室”“机械行业何卫东工作室”等7个专家工作室,覆盖民营医疗、快递物流、化学化工等多个领域,多维破解行业集体协商中专业化、个性化与特色化难题,积极打造集体协商“淮安模式”。
2017年11月,淮安市集体协商工作者之家成立,进一步发挥专家工作室对集体协商提质增效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目前,全市集体协商“1+N”网络雏形初显,定期指导、规范企业开展集体协商,专家工作室服务网络的辐射带动作用成效显著。
打造集体协商“三化模式”
市总坚持推动集体协商工作改革创新,实施分类指导,做到因企制宜、分企施策,努力增强集体协商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推行特色化协商。根据企业性质、生产特点、市场竞争度等,制定有行业特色的协商方案与条款,开展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协商。比如快递行业快递员的收入普遍不低,交通安全问题才是快递员权益保护的重点。在指导快递行业开展集体协商中,将快递员交通安全事故保险列入协商范围。
二是推行个性化协商。把握好协商的力度和侧重点,提出富有企业行业特点的个性化协商方案。如在今世缘酒业构建 “1+5”协商新模式,即在工资、奖金等基本薪酬的基础上,有机融入特殊补贴、特殊福利、特殊深造、特殊就业、特殊救助等协商内容;麦德森制药工资集体协商合同中加入购买雇主责任险;广济医药连锁协商工龄工资;淮阴医疗器械设立节能增效奖金。
三是推行精准化协商。专家工作室指导企业每年进行薪酬调查,起草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具有公平性的工资协商预案。预案既对同行业或相近行业进行薪酬调查,又对企业员工开展薪酬满意度调查;既参考政府的行业工资指导线和消费者价值指数,又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多轮协商,达成职工企业都满意的协商成果。截至目前,全市集体协商指导员共指导基层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合同2700多份,覆盖企业10000多家,覆盖职工6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