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把致富车间办到帮扶村去
——泰州民企浩普公司为贫困村“造血”记
阅读数:751 本文字数:1138
记者 徐军霞 通讯员 顾日升 王卫明
提到挂钩帮扶,给人的印像往往是给钱给物,可泰州浩普投资有限公司却将生产车间直接办到挂钩帮扶村,既解决了低收入户就业增收问题,又为村里增加了财税新财源。
在浩普公司挂钩帮扶的兴化市沈伦镇沈南村东部,一幢标着蓝色标志“劲松”的厂房特别醒目。记者走进一看,一幅忙碌而有序的生产画面呈现在眼前:出货、压塑、边包 ……“冷热有空调,活儿干净又轻松,挣的钱还不少。” 边包室工作台上,女工冯凤兰娴熟地操着镊子、刀片、吹风机对小塑件进行包边。40出头的冯凤兰是留守妇女,丈夫在外做木工,她在家里负责照顾两个孩子上学和老人,家庭收入基本上就靠丈夫做木工活的收入。她说,厂里每月20日就把上月的工资打到工资卡上,她上个月的工资5200多元,这个月按计件算下来突破6000元了。有了这工作,今后两孩子上高中、读大学就不愁了。
工厂除注塑机员工需上夜班,其余员工都是长白班,日工作时间9个小时。记者从公布的工资表上看到,除注塑机几名员工突破6000元外,其次就是边包工的冯凤兰。边包工是工厂主活,有40名员工,其中38名是女工。工资大多数在4000元至5000元之间。50多岁的女工邵筛英,是个聋哑残疾人,可心灵手巧,包边速度一点也不落于别人,工资收入都在中上游。
沈南村支书、兴化市劲松公司兼职副经理陆祥东说,自今年1月以来,劲松公司平均每月支付员工工资收入超过15万元,切实解决了务工43名村民的家庭增收问题。今年工厂的计划是开票销售突破2000万元,进入规上企业行列。沈伦镇党委书记陈建中告诉记者,除了税收返还村里部分收入,村里还可获得工厂利润部分的帮扶。
泰州浩普投资有限公司是由经营层和职工持股的制造业民营投资企业集团,前身是国营泰州市绝缘材料厂,员工总数1300余人。公司下辖6个控股子公司,资产6亿元。2016年5月,在泰州市委部署下,浩普公司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沈南村,帮扶关系五年不变。
是“输血”还是“造血”?浩普公司党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讨。“每年给上被帮扶村10万、20万,对我们公司不是大事,对于被帮扶村也能够解决一定实际困难。但是五年之后,被帮扶村是不是真正脱贫了,这才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宁坦诚地说道。
浩普公司高层几下沈伦,与镇村干部深入研讨,决定在沈南村投资联办分公司,生产汽车内饰件。沈南村位于镇郊。公司采取租赁镇工业园标准厂房的方式,由浩普旗下的劲松分公司负责投资运营。浩普规定,投资的兴化劲松公司优先吸纳沈南村低收入户劳力务工,并将计件报酬高于总厂10%计算,同时安排一名村干部任公司副经理,以及从工厂利润中拿出部分,确保村集体有不低于20万元的帮扶收入。
去年11月,兴化劲松公司投产运营。为将平时闲散的农民逐渐适应工厂工作,在工厂运营初始的两个月,工厂对进厂村民还采取日80元保底薪资,没两个月,村民完全适应了工厂的内饰件产品包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