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与钢板打交道的车间“空姐”
本文字数:1894
通讯员 宁工 记者 朱波
在南京中建化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有这样一个女子行车班,由104位女性组成,平均年龄仅28岁,她们全部在距地面十多米的半空作业,操纵几十吨的大型行车,精确完成装卸、下料、拼装等工作。
这支队伍,乐于奉献、勇于担当,被称为车间“空姐”,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京沪高铁高京南站、毛里求斯国际机场等遍及五湖四海的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先后摘得南京市城建系统“五一巾帼标兵岗”、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
一丝不苟的姑娘
全红是行车班的一名党员,本科时学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当时觉得开行车和我的学历、专业都不相符,心理有落差。”全红坦承,刚开始并不喜欢开行车的工作,“后来觉得我既然在这个岗位,就必须把它做好。”
带着一份责任,平时有说有笑、时尚爱美的姑娘们,一旦进入操作间,便进入了沉着稳健、一丝不苟的工作状态。
甘当表率的全红,总在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她长年坚守在室外龙门吊岗,夏日暴晒,冬天酷冷,组织上有五次要对她调岗均被她拒绝。认真负责的张玉要工期也要安全、要效率也要原则,在京沪高铁南京南站站房工程期间,坚决拒绝地面司索工不规范的施工要求,直到司索工纠正偏差方肯罢休。尽心尽责的大姐王圣华,为不影响青奥项目的承建,她“狠心”将五岁的女儿交给航班机组,“空运”回四川老家,擦干眼泪直奔行车投入工作。
“90后”李晓已经在行车班工作5年,业务精湛,囊括几乎所有技术考核的第一名,是公认的技术能手。谈到工作中的困难,李晓说:“十几米的行车上下不方便,所以在行车里一待就是半天。特殊时期也没法换卫生巾,只能忍着,别人根本体会不到那种煎熬。”
据介绍,“空姐”们操控着60余台20吨-300吨不同吨位的大型行车,参与完成车间生产的所有工序,每一个工程,姑娘们要完成的工作量都是实际工程量的8至10倍。“最忙的时候,一天8个小时,900吨钢板,120次起、吊、落,480次重复摇动手柄。”全红说。
“稳”是“空姐”们操作的首要前提,小到几十斤大到几百吨的构件,纵、横、升、降,看似简单易行,实则责任重大,如果起吊失衡,发生倾覆或坠落,后果不堪设想。“空姐”们充分意识到手中掌握的不单是操纵杆和控制钮,而是安全命脉。为此,姑娘们勤学苦练,无一例外地都掌握了一项特殊技能:在高空准确判断地面构件的重量、重心位置及适用吊具。在毛里求斯国际机场工程期间,经验丰富的薛艳机敏地应对行车报闸故障。“当时下面站着3名工人,钢板要是掉下去他们就全完了。”薛艳说,“当时也来不及想,赶紧做上升的操作,停不了就一直拉着上升,然后踩脚铃警示司索,让他们赶紧避开。”由于薛艳应对及时,终于把钢板落在了安全位置,没有发生重大事故。六年来,女子行车班一直保持安全零事故记录。
锻造一流团队
女子行车班成立于2009年,是同行业中人数最多的全女子班组。她们有来自全国各大技校的毕业生、本企业的职工子女以及企业周边的当地农民子女。因行车是在半空中作业,同事们亲切地把她们称为“空姐”。
“空姐”们以“铁军”文化为依托,从最初的16人到如今的104人,靠的是“传、帮、带”,每年一次的“优秀师徒”评选,更激励“师徒们”凝聚一心,携手并进。她们借助女职工周末学校、职工“大讲堂”、职工书屋等平台,练内功,提素质,做到理论培训、读书活动月月有,演讲比赛、文体活动不断档。姑娘们学技术、钻业务、精技能的劲头十足,既相互比拼,又互相帮助,确保无一掉队。通过刻苦自学,她们中12名成员通过了国家自学考试,两人捧回了本科文凭。如今,行车班拥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已达80%。
姑娘们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在技法上大胆创新,“独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水桶绕桩法”,把操作要领编成口诀,在姐妹中口口相传,操作效率提高了20%。成品车间的杨红发现遮蔽油漆使用的美纹纸是一次性的,浪费很大,便反复推敲琢磨,创出了用磁片替换美纹纸的“金点子”,仅此一项,一年就节约生产成本10余万元。
温暖和谐的大家庭
都说3个女人一台戏,这104个女人的班组却是出奇的一团和气,姑娘们用心底的爱和温柔打造了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25岁的班长董龙梅,年龄不大,却有一颗细致的“妈妈心”,看到哪位姑娘状态不对,便主动嘘寒问暖,她的体贴入微温暖了每一颗年轻的心。尹玉萍是一位入职较晚的年轻妈妈,一时难以适应班组生活,好姐妹薛艳利用空余时间和小尹拉家常,聊家庭、聊生活、聊孩子,将自己做妈妈的体会、做央企员工的感受和做优秀员工的感悟与之分享,帮助新进员工尽早融入班组集体。
工作之余,“空姐”们兴趣广泛、各怀才艺。在公司职工文艺汇演和文体节上,少不了行车班姑娘们柔美、矫健的身影;在职工摄影作品展、书画作品展、手工作品展中,近50%的作品都出自女子行车班姑娘们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