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邓建军:让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本文字数:1636

本报记者 谢丹娜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企业基层一线代表,我相信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有力实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不断提高。” 从北京归来,十九大代表、江苏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邓建军,立即回到他熟悉的工作岗位,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企业技术创新中。

今年48岁的邓建军连续三届当选全国党代表。十九大会前,他广泛征求了基层职工的想法,了解了他们的困惑与企盼,并把这些声音带到会上,“十九大报告给出了很好的回答!”邓建军激动地告诉记者。

从基层电气维修工干起的邓建军,始终不忘工人身份,他关注最多的话题就是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发展,“企业必须转型升级,依靠创新驱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研发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形成品牌效应,逐步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效益好了,职工才会有更好的收益;而对于职工个人来说,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岗位技能水平,为企业贡献更多个人价值,才能使增收成为可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到2035年,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将激励全社会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擦亮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闪亮名片。这给我们基层企业和一线工人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增强了信心。”邓建军说,创新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总书记常常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告诫我们“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

在企业从事技术工作的邓建军,切身感受到原始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的作用。但他也发现,企业在原始创新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那么,企业为什么不愿花大气力来重点推动原始创新呢?他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原创意识和风险评估管控能力不足,原创投入成本高风险大;二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维权成本高收效小;三是企业容错和激励机制不足,职工原创动力不强。

为此,邓建军建议:进一步加快《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有效落地落实,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的同时,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鼓励企业完善原始创新的容错和激励机制,实施股权激励、实行成果转化奖励等政策,让创新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为、有位、有贡献、有待遇,激发坚持原创的动力;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宽松的原始创新的文化氛围,宽容创新失败,充分调动职工创新积极性,提升创新者冲刺世界难题的信心和勇气;为创新者的跨区域、跨领域交流搭建多元化平台,拓宽创新视野、促进创新融会贯通。

在邓建军看来,没有人才支撑,谈企业转型升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认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为打造合格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提出了框架性的指导意见,但要落实到基层企业、员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年轻人毕业后为什么不愿进入工厂,我觉得收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社会地位、氛围与导向问题。”邓建军说,必须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进一步细化落地,提高产业工人社会地位和待遇,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可以尽展其才的主流观念,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吸引和培养更多愿意扎根基层的产业工人。

其次是对在校学生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的改革,加强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解决课程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接轨与断层问题,消除到企业的二次培训,达到学生到企业马上能用这样的需求。他建议建立从中级工到技师纵向贯通的技能人才培养的学制教育,打通职业教育与应用性本科教育衔接的瓶颈。

企业自主培训、师徒结对等,是常见的在职职工培训模式。但邓建军觉得这些模式比较单一,也是造成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的一个因素。他提议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共同为企业、为职工搭建在职教育公共平台,让大家可以突破时间、地域、师资的限制,把课堂装进口袋,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参加培训与学习,让培训资源在企业间、地域间实现实时共享,降低企业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从而推动职工队伍实现知识更新与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