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徐川:做学生的陪伴者同路人

    本文字数:1711

本报记者 王鑫

他在学校开设的公开课广受学生追捧,很多人站着听完,还有人特地从别的学校慕名而来;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网红”,经营着粉丝众多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在全国高校辅导员圈内赫赫有名;他发起头脑风暴,带领学生制作“一分钟”微视频,将“高大上”的时政话题以生动的形式呈现,传递正能量。他就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

讲一堂学生们爱听的党课

2016年5月17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主楼四楼报告厅人山人海,座位都被占满了,更多的人站在大厅里翘首等待开课。这次党课的题目是《端正入党动机,争做合格党员》。这堂公开课的题目听上去并无新意,可还是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因为他们知道,讲课人是徐川。

“是否入党是你自己的选择,不应该是别人告诉你一定要入党,也不仅仅是你要考公务员、进国企才入党。入党意味着责任、让步和牺牲……”课堂上不时响起阵阵掌声,一个多小时的党课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而刚走下讲台的徐川,立即被学生团团围住了。

“以前总是觉得党章党规特别枯燥,看不进去。但徐老师能把这种枯燥的课上得活灵活现,让我逐渐产生兴趣学习了解这方面知识。”机电学院的研究生苟林说。而在能源与动力学院的大一学生夏晓宇看来,徐川将大道理融入到普通人的经历和故事中,“听上去很有意思,让人很容易接受。”

这正是徐川想做的,将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转化成生动幽默的故事,来激发学生们思考和行动。学生喜欢思考自己的未来,徐川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人生大意。学生喜欢吐露内心,徐川就倾诉自己的内心想法。“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我们要做的就是陪伴他们一起发现自己的天赋、特长,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做他们的陪伴者、同路人。”

他把思政课搬上互联网

和一些老师“课后走人”不同,徐川把思政课堂搬到了互联网上。去年元旦,他在微信平台上开通了个人公号“南航徐川”,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理想和信念的文章,语言机智风趣,受到了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学生的追捧。

“在这个人人都能发声的网络自媒体时代,我们要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和他们对话,为他们答疑解惑,陪他们成长,让思想政治工作在春风化雨中变生硬为柔软。”徐川说。

去年4月27日,徐川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文章,相继被人民日报、团中央等官微转发,阅读量很快突破10万+,并陆续被300多个公众号转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文中他通过自身经历,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在新时期对入党的思考:“如果过去我的认识肤浅,那我也要寻找一个答案。这不是为了宏伟的目标,是给我自己的内心一个交待”。徐川用这种更贴近学生的方式,去传道授业解惑。

徐川说,学生们经常在微信公众号上给他留言,每一条他都认真回复,经常要忙到凌晨才睡。

有学生留言:“如果所有人都看到我的脆弱了,该怎么办?”。他会回答:“那就让所有人再慢慢看到你的坚强!”。还有学生问:“川哥,怎么让自己的格局变大?”他会在谨慎思考后给予学生指引:“多读书,多实践,看多了,经历多了,才可能有深刻的想法和高远的格局”。这样的回复成了徐川的日常事务。徐川和网友之间心连心,手拉手,使学生“听得进”、“听了信”。

传递正能量的路上,他不孤独

在南航,有一支名为“一分钟”的微视频制作团队。在徐川的指导下,团队用超级玛丽、诸葛亮、音符等有趣元素制作了节奏明快的《一分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分钟“两学一做”》等一系列微视频,生动有趣地传递出正能量,受到学生欢迎。

在徐川看来,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有千万条,最重要的一条是直面问题,以心换心。南航校园内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只要你愿意助人,而且有能力助人,人人都可以成为“徐川”。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何畏带领一群90后辅导员,组织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社团。社团定期开设思政课、党课,开展学术研讨,举办思辨类活动,向学生讲授《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开设的系列讲座和活动,吸引了1万余人次学生参加。

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大学生学习支持辅导中心、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南航还专门开设了若干个大学生党员“百岗奉献”实践平台,不断给学生党员提供奉献、服务的机会。通过奉献与服务,青年党员们锤炼党性的同时,也给其他学生作示范、立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