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德育改革的“山东式突围”

    本文字数:1938

德育要从孩子抓起。教育文化资源大省山东近年来针对中小学思品课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两张皮”现象,积极在部分地市试点,把“孝、诚、爱”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现代学科,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为中小学德育脱困探索出一条“德融数理、知行合一”的新路径。

原点出发、价值追问

“1岁婴儿平均体重按15斤算,妈妈每天要抱宝宝20次以上;2到3岁幼儿25斤,每天抱约10次;4岁至10岁时50斤,每天要抱5次。10岁前你在妈妈怀里有多重?”

“一共930750斤!”数学运算后,小学生们惊讶地发现:妈妈的臂弯竟然承受了这么多!

“那么,回家后你会不会试着抱一抱妈妈,表达感激?”“会!”一片整齐的回答声。

这是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德育微课堂《母爱无边孝心最美》的现场。授课教师张孝荣告诉记者,一节课约15分钟,依托《文明基因·孝诚爱》德育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家庭、学校、社会公共场所等情境出发,借助对道德原点的追问,既引发学生的道德思考,又紧密结合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感受养育之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等课标要求。

记者采访了解到,自2014年起,山东改革教材内容,在部分学校探索推广新德育模式,将情景教育、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融合,贯穿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空间,实现道德教育的生活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学生家长周琳欣喜地发现,正是这些新德育课,让她的女儿逐渐开始自己穿衣服、背书包、盛饭。“没想到女儿还主动记下了全家人的生日,有长辈过生日时,孩子会送上自己动手做的礼物。”

“一系列看似生活化、故事化的问题,在经过科学化、现代化解答后就变成了有价值的追问。”山东省烟台莱州市文峰中学教师崔燕说。

“德融数理”理念提出者、山东省社科联副主席林建宁认为,中小学阶段是道德教育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如何适应现代中小学生的特点,使中华传统美德真正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做好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关键。

130个情景教案破解“空泛死板”难题

记者采访了解到,“德融数理”是在总结传统青少年德育模式经验的基础上,遵循现代青少年成长规律,以德为魂、以数理为体,实现“文”与“理”交融、“学”与“习”结合,追寻传统美德的培育与践行,探求心灵塑造与知识、技能传授的内在统一。

据林建宁介绍,所谓“德”,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现代人类社会文明规范。“融”指将传统美德和社会文明规范融入各学科知识点,贯穿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全方位引领学生思想和行动。“数”指与学生生命、学习、生活相关的数据,包括自然数据、生命数据、环境数据、社会数据等。“理”指做人做事的道理,包括自然之理、生命之理、人伦之理、事业之理、社会之理。

据有关授课教师介绍,这一教育模式所依托的特色教材,分三个教学主题。一是“孝德”,分设知恩篇、感恩篇、报恩篇;二是“诚德”,分设诚实学习篇、重诺守信篇、遵纪守法篇;三是“爱德”,分设爱护环境篇、关爱他人篇、奉献社会篇。

烟台莱州市双语学校教师韩芳介绍说,教材有约130个发人深省的情景教案,设置“由景生情-由情发问-由问寻数-由数解理-由理启智-由智成行”六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实现价值追问、判断和践行。

为德育脱困探索新路径

教育专家认为,与几十年前的教育环境不同,当下的中小学生面对着一个文化、价值、信息多元的世界,常常产生道德困惑、价值困惑、身份困惑。

“中小学德育改革关键是要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国家督学、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成尚荣分析指出,“德融数理”注重把道德教育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不仅让一句句古语、一个个做人的道理传承下来,还探索出德育改革“知行合一”的新路径。

淄博市淄川区教体局局长牛少健说,“德融数理、知行合一”的德育模式,将德育融进学科教学,将情境、知识、实践教育高度融合,打通了德育与学科、社会实践之间的障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葛新斌认为,“德融数理”教育模式以“道德教育人性化”为导向,以“向上向善”为轴心,既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又注重将其与青少年的数理化教学及社会实践相结合,文以载道、以德化人、润物无声,做到了真学真信基础上的真用,彰显了传统美德的现代价值。

在《中小学德育》编辑部副主编、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徐向阳看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数学是一把“金钥匙”: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动情的话语、热闹的场景,依靠真实具体、科学严密、亲身得出的数据,就能彰显道德、情感与实践的力量。“德融数理让德育改革闪耀出理性思维之光。”

“实际上,在大数据时代,一切皆有数、处处可编码,只不过我们日用而不知。”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唐汉卫等专家认为,借助大数据思维,以孝德、诚德、爱德为文明基因的“德融数理”新模式,为德育脱困探索出一条核心价值观与传统美德、现代学科有机融合的“山东式突围”之路。

据半月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