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过年陪一次老人,为何手机放不下?
本文字数:1317
今年过年,金大爷一家闹了场不开心的事情。
节前,金大爷和老伴准备了丰盛的饭菜,两儿一女分别从济南、湖州和南通赶到南京,加上儿孙,一大家10多口人准备过个开心春节。可从年三十开始,金大爷和老伴就有气,几个孙子孙女不断摆弄手机倒也罢了,儿子媳妇女儿女婿也手机不离手,吃饭时的聊天完全没有那种喜庆气氛,场面有些尴尬。因为是除夕,金大爷和老伴啥也没说。年初一,大儿子和女婿陪老两口打牌,手机竟然也不离手,家庭麻将本是拉近关系的游戏,可是儿子女婿边玩手机边打牌,一桌麻将打得疙疙瘩瘩。金大爷忍不住生气:“你们究竟是回家过年还是回家玩手机?你们究竟是陪我们老两口打牌还是自己玩手机?”女婿却振振有词,手机里可以抢红包,而且还有朋友不断来信息,总要有个应酬吧?金大爷一气之下,不玩了,好好的家庭聚会不欢而散。
国内某大型门户网站近日有个调查,超九成人离不开手机,即便过年期间也是如此。
其实不仅是过年,平时很多人对手机的依赖已经让人咋舌。开会时,掏出手机摆弄,全然不顾开会说了些什么;老同学聚会,寒暄过后,大家突然变得沉默,在等着上菜的间隙不约而同地低头玩起手机;和父母聊天,抓着手机也不肯放手;还有人手机没带在身边就心烦意乱,或者一段时间手机没有信息声就要下意识地看一眼……
去年,国际移动互联网产业高峰论坛发布数据,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两个半小时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随着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许多人发现自己无法离开手机,这些情况不仅在年轻人中很常见,已经蔓延到了中年人。
顾奶奶的一儿一女和两个孙女也从外地赶回南京过年的。和金大爷的儿子女婿手机不离手不同的是,顾奶奶的儿女和两个孙女没有在老人面前摆弄手机,全家人出门逛了夫子庙、梅花山,在外吃饭也是开开心心,亲情没有受到手机干扰,这个年过得很开心。顾奶奶事后不断向身边朋友表示,孩子们都很懂事,陪自己看电视,聊天,逛公园商场,吃饭,一点也没有分心,这样的孩子可不多了。
南京一所大学的心理咨询老师朱晓黎表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当今人们对手机依赖的本质是对信息的依赖。目前,手机的功能已不仅仅局限在通话上,还能上网看新闻、看视频、看小说,聊天,游戏,购物,抢红包……是人们获得即时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人们身不由己地要让自己跟上信息节奏,否则就会导致认同感降低,甚至产生不安全感。其次,大多数手机依赖者形成了习惯化的行为。他们会下意识地掏出手机,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事件发生,并分享给大家。人既有交往的需要,又有维持 私人空间的需要;过分亲密会引发人际冲突,太强的距离感又使人孤独。在心理冲突的驱使下,很多人便在不知不觉中拿起手机;少数情况下,当人们之间无话可说时,常会用手机来破除尴尬。
朱老师表示,不妨把这种现象当成一面镜子来评估自己的心态。如果吃饭、上厕所都强迫性地看手机,手机不在身边就坐卧不安,忽略身边人,注意力不集中,生活、情绪、社会功能受到影响,个人时间都被手机占据,就需要心理调整了。尤其是过年期间陪老人的时候,最好把手机放下,毕竟一年里陪伴老人的时间有限,如果这时候还不能放下手机,一方面是对亲情的干扰,另一方面也证明自己的确是患上了“手机依赖症”。
记者 赵叶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