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医养融合,江苏大力发展护理型养老

    本文字数:1468

本报记者   赵叶舟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学勇省长首次提到了“健康江苏”的概念,提出“提高健康、养老消费供给能力和水平”。在健康和养老方面,我省将新建2000个社区居民养老服务中心和2000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 

“当前,我省大部分养老机构仍然采用医养分离的模式,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相互独立、自成系统,导致现有的养老机构不方便就医,医院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家庭负担。因此,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是积极应对我省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必要条件。”省政协委员、常州武进区副区长陆雅芬对此很有感慨。

她介绍说,民政部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各类养老机构已达4万多家,但各级、各类养老机构中,有医疗支持的不足20%,其中,大部分医疗机构并未被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全国多地积极探索“医养融合”的养老新方式。主要包括两种模式:独立运行,即只由一个机构提供医养融合服务,包括具备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和具备养老功能的医疗机构;联合运行,即由多个机构联合提供医养融合服务,主要是医疗机构同养老机构合作,以合作协议的方式将位置相近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联系到一起。在这方面我省一直在做尝试。

陆雅芬委员表示,目前就情况来看,省内无锡、苏州、南京的医养融合各有特色,显示了“医养融合”将是我省今后养老发展的方向。无锡启动“医务室工程”,对养老机构自建医务室、引进专业医护人员,最高可获10万元政府补贴。苏州兴办养老护理院,具有医疗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两种基本职能,通过明确收治对象范围,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强化服务与管理,有利于合理利用养老和医护资源,更准确地为老年人服务。南京则推广社区养老医院模式,实现了“楼上养老楼下看病”的新形式。

“如果形成合力,将为养老服务业带来强大动力,我省养老服务也将走上新台阶。”省政协委员、石林集团总裁刘正云表示,我省60岁以上老人已接近人口总数的15%,而城镇化的快速进程将使我省老人总数进一步增加。刘正云委员指出,决定养老市场需求的,主要有老年人口数、收入水平和购买意愿3个因素。城镇化既改变了消费方式,也使城镇老年人收入水平提高,促使养老等服务业迅速发展,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带来强大动力。他认为,“如果以养老产业为主并融合健康、体育健身、旅游等相关产业,实现资源整合,一方面可以将蛋糕做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养老服务业的水平提升。”我省各市要结合长远规划,利用各自区域得天独厚的山水、景观、交通等相对优势,切实按照国家相关配建要求,做好养老及各相关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以利在后续开发、运营上分离,让各社会主体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达到利益共赢。

省政协委员、常州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莉认为,尽管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但是从实际需要和发展前景看,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还不相适应;一方面,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的需求在大大增加,造成养老服务供给远不能满足服务需求的矛盾;另一方面,在“医院+养老院”、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的现状下,全省推行医养融合服务还存在政策体系不健全、扶持力度不大、缺乏专业稳定的人才队伍等问题。

省政协委员、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对此最有发言权。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后的主要目标是让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无缝对接,努力缓解医养床位紧张和老人看病难、住院难的压力。”他表示,实行对接后,这些医疗机构还将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刷卡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