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宿豫:基层就业创业服务“握指成拳”
本文字数:1429
今年以来,宿迁市宿豫区人社局立足服务全区转型发展,坚持服务民生、服务发展、服务基层,基层就业创业服务“握指成拳”,奏响了人社工作“精细化”服务的序曲。
据统计,今年以来,宿豫区共开展招聘活动60余场,近70家企业参加招聘,提供6000余个就业岗位,接待群众咨询8500多人次, 4800名返乡人员就业路上“集体涨停”,实现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宿豫区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标准,加大对基层平台的建设与扶持,为乡镇人社所和村居服务站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电话传真机等办公设备,统一挂牌、统一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全区12个乡镇人社所(含2个园区)、122个行政村和11个社区全部建成数字化人社基层服务平台,实现了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网格化。另外,全区10个乡镇均通过了省充分转移就业乡镇检查验收,10个社区被评为充分就业社区,达到了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建设“十全十美”。
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宿豫区成立了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组,登门入户开展调查,将全区范围各类劳动力的基本底数、技能水平、学历层次、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录入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对劳动力增减、就业等信息实行动态管理,数据库录入农村劳动力25.8万人,输入率在99%以上。
在建成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的基础上,宿豫区又完成了城镇社区人力资源信息库、企业空岗信息库和培训资源信息库,最终形成了各类资源动态数据库为支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不畅通、不完善等问题,更快、更好地促进农村劳动力求职和企业招聘对接,推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该区人社局充分发挥信息化、大数据作用,运用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和现代化技术手段,按照摸底调查、技能培训、援助就业的方式,对各类劳动力实施培训就业工程。将培训就业“大篷车”开到农民家门口,将各村组的高音喇叭变为“就业喇叭”,每天定时播放企业空岗信息,让农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集中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统一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农忙放假与农闲培训相结合等。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计划”,对农村贫困户、被征地无业农民等就业困难群体实施重点帮扶,提供职业指导、有效就业信息、职业培训等全方位的就业扶持,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同时,不断健全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组建创业专家队伍,建立创业导师库和创业项目资源库,建成宿豫区全民创业网,建立和完善创业六维服务机制,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创业孵化、贷款融资、政策扶持、后续指导等一条龙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另外依托现有工业园区、科技园等,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基地、孵化基地等载体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创业场地和服务设备等,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还加大对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从租金、贷款、补贴等方面予以扶持,为创业者营造宽松优质的创业环境。
随着80、90后成为就业创业的主力军,针对新生代的特点,宿豫区现有招聘模式也紧跟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智能招聘和求职已成为新时尚。一根手指、一台电脑,就能把求职者和招聘者无缝对接的连在一起,随着网络不断普及,“互联网+”正日渐与就业工作高度粘结,目前宿豫区巧妙借力“互联网+”,推出“云端”就业服务,“云端”里的“就业红娘”不用露面就能解决就业难题。
五星级标准人力资源市场、“15分钟就业服务网”和千鸟园就业服务广场三者之间彼此遥相呼应,形成了“三足鼎立、优势互补、服务全面”的人力资源体系,更成为支撑宿豫就业创业的“大舞台”。
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