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文学名家集体跨界写童书
本文字数:1621
上周闭幕的2015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几家少儿出版社的展位不约而同地亮出了各自的“金字招牌”:作家周国平的《侯家路》、阎连科的《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赵丽宏的《童年河》、姜戎的《小狼小狼》、杨志军的《最后的獒王》……一个个知名作家集体闯进了童书市场,声势甚至盖过了专业儿童作家。在同行眼里,这些知名作家写作儿童作品,多少有些玩票的性质,可在出版社眼里,他们似乎又成了市场的“救星”。
名家写童书各有招数
尽管这些知名作家都是首次为孩子们写书,但他们的路数却是大相径庭。
有人走的是“童年记忆”路线。比如阎连科,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尤其是他讲述了人生中的重要记忆片段——童年时代的乡村古镇生活,一个少年经历的时代大历史和个人小情感。无独有偶,周国平的《侯家路》讲述的也是自己的成长记忆,但是背景切换到了上海的老街侯家路。
和这种新创作品不同,《小狼小狼》和《最后的獒王》,都是将作家已有的畅销作品改编成童书重新上市。《小狼小狼》改编自现象级图书《狼图腾》,姜戎有意淡化了原著中的社会背景,凸显出更适合少儿读者的核心内容。杨志军则是将《藏獒》改编成了《最后的獒王》,接下来他还会把《藏獒2》、《藏獒3》等作品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改编。
尽管是给孩子们写作,但作家们自己也有所收获。杨志军为自己的这次改编感到欣喜:“面对复杂的历史故事、现实故事,作家往往会把赤子之心掩盖掉,但面对儿童读者时,赤子之心就必须很清晰、透明、彻底地表达出来。”他相信,“这对作家表达自己是非常有好处的。”
不打算“俯就”小读者
和专业从事儿童文学写作的作家不同,这些跨界来写童书的作家,在文学层面有着更多思考。
《童年河》一书,作家赵丽宏断断续续写了两年。用孩子的语言写曾经的童年,在他看来是一次意图明显的写作行动。“我也看过一些国内儿童文学作品,但对整个儿童文学状态不太满意。”赵丽宏说,现在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俯就”,是在迎合小孩,还有的童书带有明显的说教。“优秀的儿童文学永远不变的是友情、亲情,对幸福的追求,对苦难的应对,而且在最痛苦的时候能感受到人情的温暖,这些才是永恒的东西。”赵丽宏说。
《小狼小狼》的责任编辑袁丽娟,曾经编辑过国内第一畅销童书“冒险小虎队”系列,对于将文学名家的作品改编成少儿图书,她将其视为成人优秀作品的“下移”。袁丽娟说,《小狼小狼》原本的读者定位是小学高年级至初中的孩子,但一位父亲告诉她,自己给三岁的女儿读这本书,女儿会感动得不断流眼泪,“所以我在想,现在的小孩子阅读量大了,很多东西完全可以理解。”
袁丽娟认为,一些成人作家的优秀作品,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特点进行书写,并进行合理编辑,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少儿图书空间。接下来,她还有一个庞大的出版计划:“我会选铁凝、王安忆等10位作家的优秀作品,请作家们自己改写成少儿读物。”
学说孩子话不容易
文学名家加入儿童文学写作,看上去是件好事情,但在行业内也有人泼冷水。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开诚布公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不是说他们一转身,就能写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他们不是儿童文学的救星,所以出版界不必锣鼓喧天,也不必夸大其词。”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业务经理马跃华则担心,这些50后、60后、70后的文学名家和今天的孩子有代沟,他们的童年经历可能很难打动这些小读者,“因为现在的孩子是看着动漫长大的,他们喜欢看魔幻、鬼怪、探险、惊悚,成人作家的童年回忆和他们距离很大。”
“杰出的儿童文学,既能让儿童喜欢,也能把儿童往高处、深处、远处引领。”梅子涵指出,如果一个作家只有所谓的远处、高处、深处,但写出来的语言、故事、趣味,都不符合儿童的口味,这样的作品首先就不是儿童文学。对此,资深少儿出版人李冉同样认为,成人作家要掌握孩子们的话语系统其实并不容易:“少儿爱看的是短句,甚至连语序都是不一样的。这让成人作家的语言表达首先要经受很大的考验。”
看来,文学名家这块“金字招牌”能否让小读者动心,仍是一个悬念。
路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