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职工之家建设筑牢丹徒工会发展“底座”
本文字数:2111
通讯员 王纲 记者 严江
关于家园的梦想,工会与职工总是最相似的。在镇江丹徒区,职工之家建设就像是一幅最美的画面,里面有人情的温暖,有平淡的絮语,有激情的张扬,也有压力的释放。这个画面平常而感人,存着厚厚的积累,载着满满的希望。
用服务留住心底的那一片柔软
“都说我们基层工会没有权,说话不顶用,但这么多年干下来,我感觉工会的权力就是职工的权益,只有在服务职工中才能感受到工会存在的价值。”镇江润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孙先林如是说。从2002年企业改制开始,孙先林在工会主席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早已过了退休年龄的他,禁不住职工和老总的一留再留,每天还在为企业发展和职工福利奔波忙碌。作为一个建筑企业,孙先林对职工之家建设有自己的看法,“公司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我们就围绕他们的需求,利用办公楼两层楼建起了‘农民工之家’。”这个“农民工之家”不仅有职工书屋,有专门的上网室、歌舞厅,配备了基本的文体活动设施条件,另外还为职工建起了设施较好的食堂、宿舍。除了生活上的关心,工会更注重权益上的维护,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坚持了12年,工资协商每年基本保持2位数的增幅,每年组织职工体检,看望生病职工和重病家属。“最多的时候我们有5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从来没有拖欠过一分钱工资,从来没有发生过职工上访。”孙先林告诉记者。
与润丰公司相比,江苏名和混凝土公司建家方向侧重于“文化之家”建设。每年4-5月份,工会都要举行企业文化活动节。公司还建了电视室、网络室,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影放映活动,每周一次的员工内训,内容包括入职培训、企业文化、领导艺术、服务理念、个人拓展训练等。公司开展的每月员工生日旅游活动,很受职工喜爱。用公司工会主席孙婷的话来说“我们企业是做服务的,工会也是做服务的,服务职工,凝聚职工,不光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增收,更为了留住职工心底深处的那一片‘柔软’。”
社区职工之家,一样可以大有作为
丹徒新城镇南社区联合工会,辖区内有基层工会23家,工会会员480余人,规模不大,但工会干部却有36名,其中6人是工会法律服务志愿者。正是这些基层工会干部常年的坚守和努力,镇南社区工会为辖区内的职工营造了一个有事找得到、靠得住、能办事、办好事的“温暖之家”。去年,社区工会找地方、找资源,投入30余万元,在全区率先成立村级文化大院,指导辖区内6家规模企业建立了职工俱乐部,成为全区职工文化活动的示范点。工会还争取多方资源,建起了社区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几年来,社区工会组织职工参加上岗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各类专题培训等,累计有社区内外的2000多名职工参加了安全知识、劳动法律、妇女权益等讲座和知识竞赛。
有了阵地,就有了方向、有了干劲。随着区域工会职能的拓展深化,社区工会又把目光放在为职工解难事上,成立了社区劳动争议调解站,配备了独立的调解室和3名专兼职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辖区内企业的劳动纠纷案件调处。两年来,调解站调解了15起劳动争议案件,有力保障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和当地的稳定。社区联合工会主席张菊芳说:“职工遇到一些难点问题,换了我们社区工会从维护本地稳定、和谐关系的角度去说,效果就出奇的好。”
今年在镇江市和丹徒区总工会的全力推广下,丹徒已经有16个村(社区)按照“一会(联合职代会)一站(劳动争议调解站)一院(村级文化大院)”的格局,全面推进村级职工之家建设。不少职工感叹,“没想到在村里面也能找到工会的感觉”。职工之家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温馨港湾,化解矛盾的心灵驿站,展示才艺的表现舞台。
职工民主生活会“有事您说话”
“集体宿舍下水管道堵塞,啥时候能修好?”“空调效果不好,快帮我们解决。”镇江北固海螺有限公司工会主席赵育权每天都很忙,有时一个星期要办理十几条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他的办公桌上,整齐地堆着几摞职工意见交办簿,记录着企业与职工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
为了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的功能,公司配套建立了例会、听证、评议、巡视、督办及检查等制度,形成了“议行融合”的基层民主自治格局。在面对职工提出的问题的时候,由行政、工会、职工代表组成的民主生活会成员间加强联系沟通,通过民主协商、众人评议的方式,由工会负责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和矛盾纠纷,将民主管理拓展到公司事务的每一个层面,提高了工会在职工中的影响力和亲和力。
“职工之家建设,职工的认可和参与太重要了。”赵育权有着自己的见解。走进职工宿舍,空调、电脑、书橱,样样不少;与职工一起在宽敞明亮的食堂吃个午餐,我们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家的氛围。厂区路面干净整洁,厂务公开栏沿路的一面排开,有20多米长,里面有公司的内容,有工会的内容,更多的是职工自己的活动。南侧的小山坡上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两端还有不少健身器材和草坪。“公开栏我们是分开做的,有几块版面属于职工自我创作的空间。篮球场那一块地也是职工自己在休息时间整出来的,公司非常支持。”赵主席介绍说。
“拉近工会与职工之间的距离,是我们深化职工之家建设的出发点。今年我区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和乡镇在积极申报市、区模范和合格职工之家,明年还会有更多的单位加入进来。下一步,我们将以职工之家建设为战略引擎,构筑平台、拓宽领域,推进全区工会工作升档进位。”丹徒区总工会主席王正平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