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遭遇岁月 一起不朽
本文字数:1513
吉宜淮
岁月一直存在,我们不曾记取其开始,也无法推定何时结束。人们常说的“岁月易老”,确定是个伪命题,也或只是被人利用的一个借口。 其实,老去的,不是岁月,而是我们的心态,是我们对新鲜事物反应的迟钝,是我们失去了坚持,是我们习惯了懈怠。
人的生命,在岁月的长河中只是极其短暂的一瞬。让这一瞬更美好些,并用激情记录下来,也许是很多用心生活的人应该做的事。
人生会有许多经历和体验。表述人生的经历和体验,很多时候需要依靠语言或文字。人生的许多细腻之处,有时语言还显得太轻,表述的过程会产生一些尴尬,表述的结果会化解掉一些深刻,会有一些疏漏。而文字,却能承载着重量,表现繁复时也许更能达到精准和周详。
于是,文字赢得繁荣,文学赢得尊重,有时文学还让人心灵显现出高贵。古往今来,尊重文字、爱好文学的人,大多內心追求高贵,精神追求独立,思维追求严谨,表达追求精准和完美。 文字,成了一类人的喜好,更重要的是,成了此类人的精神出口和精神成长的标尺。
人,需要为信仰寻找理由。有些人找不到理由,或压根不想寻找,因此也就缺少信仰。活一天算一天,醉生梦死,是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
当然,也有看上去貌似活得有滋有味,他们在麻将桌上挥洒青春,在酒肆歌楼中实现英雄情结,在女人或男人那里找寻丢失灵魂的刺激……
如果有疼痛,说明还有存在感。如果有悲伤,说明还怀念美好。如果有愤怒,说明还有所坚持。每一个想让自已的人生过得丰富而有意义的人,都应是一个诚实的精神作家、理想的坚定守望者、孤注一掷的人生践行人和体验者。
在一个繁复浮躁的速写时代,真正优秀、有潜质的人也许应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共栖”共赢。要相信,人与人的每一个照面,都是前世修得的因缘; 坚持纸质阅读。无关职业,都应在诗歌、哲学和长篇小说的阅读中修炼心性,增长智力,明白事理,体悟人生; 坚持不吝动情。哀莫大于心死。只有动情,才会有热情,才会有激情,才会有创新和创造。飞速发展的时代告诉我们,行尸走肉般的僵尸生活找不到理由和借口。
一壶月光,一道禅茶,一身慵散,一本闲书,执守着一份份惬意; 一个闪念,一份激情,一支秃笔,一个通宵,流淌下一串串酸话; 一个场景,一摁快门,一瞬定格,一番得意,永存了一段段时光。
我努力用阅读的方法体悟他人的人生,以文字的形式描绘在实践中收获思想的光芒,通过相机记录身边光华美妙的一瞬……这是以我的方式,一一记取下让自已与岁月发生遭遇的精彩。
一本一本捧读过的“大部头”,讲述的是故事,传达的是精神,反映的是世道,让我感受到的是境遇和人生的丰富。一篇一篇文字出炉。笔端流淌下的这些文字,自感具有一种心安静好的静气,透着沧桑人世中堂堂正正的一股正气,演绎着胸云牧歌般的霸气,抒发着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得懂、看得喜欢的一丝文气。我以为,重要的,还不是表达方式,不是文采,而是对经遇的敏感,是信心满满的呈现出对经遇的总结——思想。当順着思想的脉络进行探就,还会发现,文字背后的心态,才是最最熠熠闪光的。
人生过半,常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可更愿在小天地里过着平静的生活。因此,躲过推杯换盏的应酬,避开歌舞升平的起哄,甚至会切断一切对外联系,门外留条:“闭关三日,非请莫入。笔墨寻道,自觉成仙。”
最应记取的,大多时候,书房的风铃很安祥,静静地吊在我书桌前不远的半空。有时看书或写作累了,也会一起娱乐,我的心会随着风铃一起舞动起来,于是,我的累和孤寂会瞬时隐遁。在我心中,家中的风玲,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贴心书童。有一种如此安宁的陪伴,彼此已成了习惯。
就这样,憧憬着,更在进行着,当陪伴岁月渐渐老去的时候,我和许多人一样,不时地回过头来张望来路,总会惊奇地发现:我与岁月有过遭遇,与岁月一起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