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给点阳光就灿烂

    本文字数:1279

编者按: 在今年11月11日的第43期《书法报》上,本报记者偶然发现了《给点阳光就灿烂》这篇言论。“对‘护工画家’的连续报道,不仅给被采访对象带来阳光,也让我们读者颇感温暖”——得到读者这样的评价,记者感觉比获得新闻大奖都高兴!读者的关注和好评,给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报道你们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原文选登于此,以飨读者。

汉乐府《长歌行》云:“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和风丽日,阳光雨露,犹如惠泽,施予万物。而对阳光的期待,当以长期偏居角落的“草根”为甚……试想,“西单女孩”任月丽若无春晚“阳光”,只能抱着吉他转唱街头。

《江苏工人报》今年三、四月间对“护工画家”赵建春进行的连续报道,既给被采访对象带来阳光,也让我们读者颇感“温暖”:十年前,赵建春从洪泽县乡下到省城南京做护工,以求养家糊口。照料病人之余,老赵用小小画板夹好宣纸,置于膝上尝试作画。幸运的是,他的周遭充满“阳光”:医生周晓玲被他感动,无偿腾出别墅供他尽情挥洒;装裱店老板李建平免费传授裱画技艺,助他自主创业;江苏省大众书画院送来特聘画家证书,院长彭玉香还给他不少绘画书籍和创作工具,并表示今后画院作品装裱业务全交给他;业德骏、万武宏等画家对他悉心指导、现场示范;得知老赵酷爱“金陵画坛四老”之一、已故国画大师魏紫熙的画风,魏老女儿魏莉特地赠以父亲用过的毛笔和上好宣纸……更让他开心的是,儿子完成四川大学艺术系学业,成为一名艺术策划人。(以上内容详见该报记者汤雅洪、徐嵋的报道)

“护工画家”得到“正能量”聚焦,艺术道路洒满了爱的“阳光”。这一切让人感动之余,不禁想到当下的文艺盛会。

前不久,中央在京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了铜臭气;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笔者对此体会是,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既要求艺术家用作品表现人、感染人和鼓舞人,也希望艺术家关注、扶持和参与群众文艺创作活动。“乔木”和“草根”、“专攻”和“余事”当然有高下之分、文野之别和功效之殊,但两者也会发生量变和质变。哪怕是“草根”爱好者,只要有殉道精神,得到专家栽培、社会关心,假以时日,技道并进,终有“鲤鱼跃龙门”机会。反之,“职业选手”若不思进取,也会江郎才尽。

应该说,给点“阳光”也未必都能“灿烂”。艺术成功关乎天赋、学识、功力、修养、机遇甚至健康诸因素。即使是齐白石,若不是得享高寿,不能衰年变法,也会像众多“北漂”一样饿馁京华,无人记取。但是,不管最终能否跃过“龙门”,“草根”们漫长一生中和艺术有过一次短暂接触,精神之躯播下一粒审美的种子,只要有阳光,就能长成深邃美妙的森林。这就要求艺术家(包括文艺主管部门、各级协会)在“为什么人”问题上能时时校正,把人民大众当成服务对象,在创作实践中注重导向,力推精品,也要为渴爱艺术的“草根”们悉心辅导,铺路架桥。一句话,要和人民大众建立深厚感情,才能手携手,心连心,笔相随,美长伴。

胥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