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有感于电信诈骗团伙落网
本文字数:1384
李伟明
据新华社报道:近期,在公安部直接指挥部署下,全国8省公安机关统一行动,出动3000余名警力对江西省余干县“重金求子”诈骗团伙进行集中抓捕行动,已捣毁诈骗团伙2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3人。
“重金求子”的把戏,早已不是新鲜事,十多年前,就在路边的电线杆上常见。当年在晚报做记者时,我和同事还接待过这样的受骗者。那名来自农村的受害人被骗子骗去几笔钱后,不想继续“玩”下去了。不料,骗子还挺牛的,威胁他如果不接着汇款的话,将以“违约”的名义让警察把他抓起来!老实巴交的受害人无奈之下,只好向报社求助……听完他的这个经历,我们啼笑皆非之余,更感到莫名的悲哀。
现在看了报道才知道,“重金求子”这种拙劣的骗术,不但没消失,竟然还形成了“产业化”的趋势,甚至轻轻巧巧就“带动”了一个地方“致富”。在余干县,有的村庄因此被外界称为“富婆村”,有的诈骗分子行骗数次就能骗得数十万元,如江埠乡张家村的王某,仅四个月就骗得22万余元。这个钱也来得太容易了,难怪这些不法分子乐此不疲!
“重金求子”只是电信诈骗中“技术含量”不高的一种。前段时间,山东临沂还发生了一起面向准大学生诈骗学费的案子,因为闹出了人命,公安机关迅速破案了。然后,媒体又跟着披露了不少类似案例,让人知道了这种骗术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重复上演,而“投身”电信诈骗“事业”的,又何止集中在一两个地方?
接连看了这么多“同质化”的报道,不禁发出两点感慨。
其一,在短时间内,众多诈骗团伙陆续被抓捕归案,说明对有关部门来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认真。为什么诈骗者横行十多年了,现在才来“收拾”他们?据记者向办案民警了解,“在传统的办案模式下,对电信诈骗犯罪的信息流和资金流难以溯源,导致办案民警跑全国,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打击这种点多面广的犯罪行为,难度当然是有的,但不等于公安部门治不了诈骗团伙。如今诈骗团伙一夜之间纷纷落网,说明以前不是抓不了,而是没有集中精力重点对付他们。只要公安、银行、电信运营商等有关方面重视起来,形成合力,看他们往哪里藏身?很多社会顽症都是这样,乍一看,令人束手无策,似乎无法收拾,而一旦行动起来,办法还是有的。比如当年的酒后驾驶问题,官员贪腐问题等,有关方面较真以后,不是收效良好吗?对有关部门而言,最关键的还是“认真”二字,认真起来,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有,相关部门的协同作战,也是非常必要的,应该成为一种常态,不能只在“领导高度重视”的情况下才发挥作用。
其二,诈骗团伙十多年平安无事,最终落入法网,再次说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是有些丑恶,像牛皮癣一样顽固,猖獗一时,扰乱人心。比如,某些地方存在的黑恶势力,某个阶段存在的贪腐现象,都可能让普通百姓感到无可奈何,甚至对“邪不压正”之类的观点产生怀疑。但事实一次又一次证明,不走正道者,终究难长久。中国俗话说的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西方谚语则说:“上帝要它灭亡,必先让它疯狂。”说的都是这个道理。相对于那些大恶大丑,电信诈骗之类只是小巫见大巫,这些不法分子发财梦的破灭,在历史大环境中不值一哂,但对于某些眼红者、心动者、蠢蠢欲效行者而言,则是颇为有效的当头棒喝。
两点感慨,其实了无新意,都是平时说烂了的大道理。可是,有些话就是这么奇怪,平时再怎么讲,也觉得空泛;一旦联系上了具体的人和事,就觉得实在。而惟其“实在”时,给人的教育才深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