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与“德”携手 以“道”育人

——常州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侧记

阅读数:689     本文字数:1559

常运集团是常州地区唯一具有国家道路旅客运输一级资质的综合知名企业,担负着常州地区旅客运输的主要任务。近年来,该企业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重要抓手,以“善于创造、乐于奉献、勇于拼搏、锲而不舍”的企业精神为依托,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从而激发职工使命感,凝聚职工归属感,增强职工责任感,极大地提升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化建设  提升职工素质

为了满足职工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该公司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文化背景,编制了《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员工文化手册》和《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构建了以“常运创造成长”为核心理念的“双十”理念体系。该体系涵盖了企业愿景,核心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宗旨,员工行为规范、仪容仪表规范,建设企业文化的总体思路、推进机制、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重要内容,还规范了集团理念识别系统(MI)、集团行为识别系统(BI)和集团视觉识别系统(VI),制作了企业宣传片。

2007年,常运集团成立了职工文体协会,下设6个分会,并制定了长期的发展规划,目前共有会员300余人。由50人组成的蓝海豚乐团是该企业文化建设中最耀眼的结晶,自2003年成立以来,多次代表企业参加省、市、局的文艺演出,屡获殊荣,并义务走进社区、病区、敬老院、校园和乡村20余次,让文艺的花朵开遍城市的角落,免费为职工婚庆演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该协会在2013年成功举办了常州市“和谐春运、温暖春运、平安春运”摄影比赛,用相机记录了常运人为广大旅客春节回家团圆,坚守岗位的画面。

文化创新  提升职工技能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该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搞得好不好最直接的检验方法就是看其精神文明成果高不高,而先进典型就是精神文明的高地。

节油专家乔森,他没有受过高等学府专业的教育,也没有进入节能研发制造方面的大企业,仅凭着自己对节能减排这份事业的热爱,从一名普通的长途客车驾驶员蜕变成了推动节能减排事业的领潮人,创造了连续安全行车4000天的好成绩,总结出了一套“乔森节油操作法”。2011年“乔森工作室”正式挂牌,为常运集团节约燃料支出超过4150万元,折合标准煤1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5万吨并成功申报了6项技术发明专利,乔森也被授予“全国劳模”荣誉称号。

在“乔森节油操作法”的带动下,该公司承办了首届全国汽车客运站优质服务竞赛总决赛,第二届“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汽车驾驶员竞赛等。在比赛中,32岁的管秋菊和年仅23岁的刘丽君分获首届全国汽车客运站优质服务竞赛个人特等奖和二等奖。在脱岗训练的2个月中,她们从理论知识到检票、售票实际操作,细到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声语调、一个脚步,全方位进行培训,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勤学苦练最终取得了好成绩,所在班组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江苏省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等荣誉称号。目前,该公司已拥有高技能人才161名,其中1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全国交通行业技术能手,60位技能人才获得了省、市技术能手称号,2位技术骨干享受省、市突出贡献技师政府津贴。

文化发展  陶冶职工情操

该公司把道德讲堂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对象,抓住“诚信”、“责任”、“微笑”等关键词,开展道德主题宣讲、举办职业论坛、编排音乐剧、开展贤内助评选活动,举办岗位标兵评选事迹报告会,因地制宜,与“德”携手,以“道”育人,成为常州市企业道德讲堂示范点。

修理厂职工齐强的父亲在2012年遭遇车祸变成了植物人,母亲还有严重的心脏病,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身为独子的齐强搬到了父母家,将自己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了护理父亲身上,每天需要将打碎的食物通过细小的针眼一点点通过胃管推到父亲胃里,还要为老人擦洗身体、按摩、吸痰、打针、排便等。许多人被齐强的行为感动,今年,他获评“常州好人”和常州市第四届“十大孝星”称号。至此,公司已有6名职工成为“常州好人”,2名职工成为“最美常州人”。

王燕

图为蓝海豚乐团在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