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海安职教园区服务地方发展实打实

    本文字数:1094

近日,海安县职教园区与滨海中等专业学校成功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滨海中专“海安班”的学生将赴海安县职教园区注册入学,开启他们海安求学、入职梦。

随着海安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猛增。为了使海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12年,海安县职教园区成立之初,就将校企合作与招生引劳作为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抓手。

为此, 海安职教园区与县人社局、教育局制定考核细则,从县外招生、订单培养、冠名班建设、本县就业率与稳定就业率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县内四所中职学校,明确相关考核办法及指标确认办法。让相关学校在招生引劳及校企合作中有目标,有抓手。县职教园区还建立了校政企信息共享平台,定期提供学生入学、实习、人才需求、培训等信息,为人才招引提供政策依据。有考核就有压力,有压力就有动力。海安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许维龙告诉笔者:“招生引劳、校企合作考核任务下得细,一个个数据下得实,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压力山大’,但是符合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服务经济、服务企业的办学方向,理应成为我们平时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海安职教园区,学校教室挂着“威尔曼科技班”、“联发纺织班”、“金锻工业班”牌子的屡见不鲜,企业为班级冠名,学校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企业老总担任班级的辅导员,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授课教师,由一线专家为学生直接上课,实现校企“直接对话”。正如海安县技工学校的周老师所说:“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按照企业实际需求‘订单式’培养,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对口人才,学生毕业就能上岗,我们这些毕业生自然留在了海安,为海安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开展“冠名班”合作以来,四所学校与30多家企业共同签订“冠名班”62个,“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3000多人。

随着经济发展,海安由人才“输出县”逐渐成为人才“输入大县”,企业出现用工荒,而随着生源锐减,各类中职学校招生也出现了“吃不饱”的现象。面对这一形势,海安县职教园区全面启动县外招生引劳工程。他们长途跋涉,远到贵州、陕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近到连云港、盐城、淮阴等地,或通过熟人牵线搭桥,或一家家登门拜访。县职教园区管委会主任王君告诉笔者:“招生引劳让我们鞋磨破了几双,嘴皮磨破了几层,说出来都是泪呀。”一组数字能见证他们的成果:近三年来,海安县职教园区拜访全国各类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初中208所,累计行程10万多公里,与其他单位合作设置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等各类专业10多个,建立河南虞城、漯河、开封、陕西石泉、贵州独山、江西修水、萍乡、共青城、安徽砀山等17个生源基地,共招生4000多人。这些县外学生先后来到海安,追逐着他们的梦想,奋斗在各个岗位上,成为新海安人。

李军藩  曹小云